news 人工智能
造物世界当前位置:造物世界主页 > 人工智能 >

Title
人工智能教育适合每个孩子吗?

发布时间:2018-08-30    作者:造物世界    点击量:

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重视

 

 

人工智能近年来频频成为新闻热点。AlphaGo在16年、17年两度击败人类棋手;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乘无人驾驶汽车在五环行驶;阿里斥千亿成立“达摩院”等等。

 

政府自然也了解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,2017年印发并实施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。在2018年,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人工智能教材——《人工智能基础(高中版)》发布。

 

针对于青少年的人工智能大赛层出不穷。比如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、全国中学生人工智能大赛,还有2018年10月将举办的首届中国“AI+”创新创业大赛。

 

 

 

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?

 

 
 
 

既然迎来了人工智能热潮,那么很多人会问,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呢?其实很简单,人工智能就是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,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的一类机器。

 

换言之,让机器像人一样工作。例如让机器学会下围棋、学会扫地、学会做饭,或是听得懂我们说话,并作出反应。表现形式有很多,有的是智能软件,就像AlphaGo,并不是以机器人的姿态出现,只是电脑里的软件;有的是智能设备,列如智能音箱,能够进行语音交互;还有智能网络、智能计算机、智能机器人等等。

 

 

人工智能教育出现

家长切忌盲目跟风

 

受到人工智能热潮的影响,很多家长自然坐不住了。

 
 

“如果孩子接触人工智能晚了,将来找工作会不会吃亏,会不会被社会淘汰?”

 

很多教育机构抓住了家长的心理,推出许许多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。然而,很多机构只是看到了人工智能教育的“钱”景,没有用心去设计课程。市场整体呈现出良莠不齐、鱼龙混杂的局面。因此,奉劝家长们不能功利,盲目跟风地给孩子报名。家长自己应该先了解清楚课程的形式、内容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。 
人工智能之外骨骼机器人

 

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?

 

 
 
 

通常,负责任的培训机构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设计课程,分为五大类。

 

理论课,让低年级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。老师会用图文并茂的PPT、有趣的视频和游戏来授课,令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知识。

 

设计课,老师会引导学生按照工程设计的思维去讨论及分析问题。在动脑、讨论、交流的过程中,学习相关知识。设计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发散思维。

 

拓展课,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,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,在实际体验、探索创新、内化吸收的过程中学习。拓展课的项目可与相关创新大赛接轨。

 

编程课,低年级学生通过课堂游戏活动,初步认识编程;中年级学生学习并使用图像化编程;高年级学生学习并简单使用一门人工智能编程语言。编程课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编程思维,通常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。

 

实践课,学生可以实际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。通过问题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,掌握基础的逻辑思考能力、工程设计、技术结构等知识。

 

 

 

如果孩子要接受人工智能教育,

需要什么基础?

 

 
 
 

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,我在大学也有上过人工智能的课程。课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公式、算法,因此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,会涉及到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离散数学、概率论等等,可以说比其他计算机学科的要求更高。另外,因为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现实问题,那么也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、分析和建模能力。

 

据我了解,人工智能是一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特色的学科,需要跨学科学习的能力。因此,真正的人工智能人才是文理双修的,不仅要懂编程,也要懂艺术,更要钻研人工智能的伦理与道德。因此,即使机构会将课程简化,对于小学到初中的孩子来说,出现不适应也是正常的。

 

 

哪几类孩子不适合人工智能教育?

 

 
 
 

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人工智能教育。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通常会安排算法课、编程课,女孩子可能会觉得枯燥。另外,如果孩子是艺术型的,例如喜欢画画、唱歌、跳舞,而不喜欢数学、编程,那么也不太适合接受人工智能教育。再者就是缺乏跨学科学习能力的,或是理解、分析、建模能力差的孩子也不太适合。


 

 

“玩中学”才适合每个孩子

 

 
 
 

如果孩子不适合或者不喜欢人工智能教育,那么不必强行让他参加。或者,不要以参加编程大赛、机器人大赛为目的去报名,可以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人工智能课程。毕竟,孩子的兴趣不尽相同。但是,玩,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。

 

因此,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将“玩”和“学”结合起来,通过“玩”来激发孩子求知的动力,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,使孩子在“玩”的过程中自由、快乐地学习和探索。

 

 
 
 
返回列表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ICP备案编号: 粤ICP备17082047号